欢迎登陆潍坊艺术教育网!
潍坊艺术教育网

弹拨乐器——阮

阮,古人称之为“阮咸”,没错!就是大家熟知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,由于当时阮咸善弹此琴,后人便将这件乐器定名为阮咸,这件乐器也是我国唯一一件以人名命名的乐器。它发端于秦汉,兴盛于魏晋,蒙元以降,逐渐衰落,至明清时期,几乎只用于戏曲伴奏而很少独奏。20世纪50年代,张子锐、王仲丙等人共同努力,通过研究,对衰落的阮在形制、音响效果、材质能方面进行改革,创造出了现在阮家族:倍低音阮、大阮、中阮、小阮、高音阮。
 
现代阮与古代阮在音色上稍有差别,但形制相似。皆为盘圆柄直的外形,绑有“代表四季”的四根琴弦,以及“列有十二柱”的音品。现代阮由于开发出了各个声部的阮,大大丰富了演奏形式,包括阮独奏形式、阮协奏与其他乐器形式、阮族重奏形式等,这都为阮乐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。图片
 
在乐曲上,由于其历史悠久,战争繁多,社会动荡,保存下来的阮乐古谱已凤毛麟角,《酒狂》就是代表之一。20世纪80年代开始,阮乐作品在独奏作品、协奏作品以及重奏作品皆取得重大成果,其中独奏作品中陈文杰的《幽远的歌声》和宁勇的《丝路驼铃》最为代表,《丝路驼铃》中的音乐片段还被运用到李安导演拍摄的 电影《卧虎藏龙》中,此影片曾荣获第73届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等多项大奖。中阮协奏作品以刘星先生创作的中阮协奏曲《云南回忆》和周煜国先生创作的中阮协奏曲《山韵》为代表。这些都大大推动了阮乐的发展。
 
阮这件乐器,既古老又年轻,说它古老,因为它是中国传统抱弹有品类乐器的始祖和源头之一;说它年轻,因为在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被全面复兴,至今不过70余年。
 
作为我国本土的民族乐器,历经2000余年的变革,更应该让这件乐器在大众中熟知。

我要留言(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)

已有 1826 人通过我们找到了品牌教育
首页 |关于我们|广告刊例|正在咨询|教育视点|联系我们 |网站地图

鲁ICP备06012396号